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

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這麼經不起失敗??

2月18日下午2時許,在香港最繁忙的中環干諾道上,一位年輕的金融界從業員在眾目睽睽之下,從30樓高的遮打大廈天臺一躍而下,結束了自已的才33歲的生命。消息透過社交網路火速在金融界裡震憾傳開,幾小時後,隨著媒體圖文並茂的報導,整個香港開始議論紛紛。

香港媒體沒有報導的是,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,全球已有三位金融從業員自殺身亡,而且都是選擇跳樓。2014年1月27日,倫敦,39歲;2月12日,紐約,37歲,程式交易員2月18日,香港,33歲,外匯固定收益銷售員。 還有一位中銀總行85後職員春節長假後猝死。

每次看到類似這種年青人輕生求死的新聞,輿論便充滿歎息。有什麼大不了的要死?當我們在惋惜他們為何如此抵不住精神壓力走上絕路的同時,也許應該叩問一個問題,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這麼經不起失敗?

我認為,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:

我們的主觀社會價值觀從來不允許失敗,也不教我們如何去面對失敗因此我們從來只知道讚美成功者,卻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錯失,原諒自已,再次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,從而找到自已真正的價值

與此同時,我們的文化裡,早已定義了失敗是不光彩的事,應該被回避。我們被告訴要在考試中勝出,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。

走出校門之後,我們被告知人生依然處處是考場,作為積極向上的年輕人,我們必須時刻作好準備應試應戰,不可鬆懈。與其說我們是在競爭中乘風破浪,尋找樂趣,不如說我們是在怕輸的恐懼中奮力向前。因為輸了將面對的是未知的後果,這是背向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而行,代表沒用、沒有價值!

放眼望去,鋪天蓋地的補習社、學前教育,都以十優狀元,助人成才為市場賣點,想方設法為「客戶」找捷徑,邁向成功,或幫你儘早開發孩子的大腦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!」從未諳世事的嬰兒開始,就要贏。

如今商業文化席捲全球,投資、買賣、基金、股票、風險管理,來勢兇猛的金融業,驕傲地成為了這時代裡最榮耀的職業。而擁有花不完的財富也成為了過上好生活的不二標準。於是,顧不上入職後,非人道的長工時,大壓力和亞健康生活狀態,每年無數優秀的青年才俊,爭都擠破腦袋正想加入這個行業。

有多少年輕人自我實現的價值,被簡單地壓縮成「多少萬年薪」?而這個被全球化吞噬的時代,又給了年輕人多少真正的選擇?

因為你不可以成為畫家、詩人、哲學家、作曲家、文學家,因為在這個以商業價值衡量一切的社會裡,從事這些行業,都代表著養不活自已。你也無法開家小店或小咖啡館過日子,因為每一分丈量的土地都被炒作得貴如黃金,恨不得搬回家裡收藏保值。

說白了,就是這社會有多少空間,讓一個失敗的人理直氣壯地重新來過?或者勇敢地去嘗試其他可能性?於是,年輕人的悲劇一次又一次地重演。我們都淪為賺錢的機器,付出青春,出賣健康,偶爾看到一條自殺的新聞,震驚難過幾天後,很快地恢復原狀,繼續隨波逐流。

然而,一個正常和健康的社會,除了給你努力競爭和成功的自由,也應當給你可以跌倒和失敗的自由,給予失敗的人的寬容和理解,讓人們可以放心追求生存之外,更美好的價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